核心觀點
3月份以來,國內疫情明顯回升,給經濟帶來新的下行壓力現在的疫情比2020年初更嚴重嗎對供需兩端的影響幾何對GDP增長的拖累有多大本文通過高頻數據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疫情:嚴重程度已經超過2020年初,但拐點已經出現1—3月份以來,中國累計確診病例數和無癥狀本地感染人數已遠超2020年第一季度,二是本次疫情高峰時間約50天,比2020年初增加近一倍,三是此輪疫情波及29個省市,且此輪疫情爆發集中在多個經濟發達地區,第四,該國新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的數量已經下降
疫情對供給側的影響:深度沒有2020年初那么深,但減緩了年初以來供給的恢復速度一是物流運輸方面,城市間貨物運輸的影響是2020年疫情期間的40%左右,但持續時間更長,二是人員流動方面,全國各城市整體交通邊際改善,但部分疫情嚴重的城市恢復緩慢,第三,供應鏈方面,上海的防疫措施對汽車等中游設備的供應影響很大,溢出效應不容忽視,第四,生產方面,年初以來疫情減緩了供應的恢復速度,尤其是汽車中下游
疫情對需求端的影響:消費損失慘重,投資的影響程度相對可控一方面,疫情通過限制人流,降低物流效率,沖擊居民收入和就業,限制居民消費意愿四個渠道對消費產生直接而明顯的影響3月份消費增速已由負轉正,預計4月份將繼續為負另一方面,伴隨著國內防疫政策精準度的提高,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相對可控,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的影響上從各分項來看,制造業投資受疫情影響相對更大,基建投資成為對沖疫情影響的主要抓手
疫情影響評估:預計二季度疫情對GDP的影響約為1.5—1.8%,將拖累全年GDP增速約0.4個百分點本文以擁堵延時指數為基礎,從整體和城市兩個角度估算了疫情對二季度經濟的影響兩種方法的結果基本一致:疫情對二季度GDP的影響約為1.5—1.8%,拖累全年GDP增速約0.4個百分點
主體
今年3月以來,國內局部疫情明顯回升,呈現點多,面廣,多發的特點,給經濟帶來新的下行壓力現在的疫情比2020年初更嚴重嗎對供需兩端的影響幾何對GDP增長的拖累有多大本文通過高頻數據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評價
1.疫情:嚴重程度已經超過2020年初,但拐點已經出現。
當前疫情呈現點多,面廣,多發,周期長的特點
從感染人數來看,截至5月4日,3月以來,我國累計確診病例和本地無癥狀感染者分別達到10.9萬人和62.7萬人,遠超2020年一季度的8萬人左右目前全國每天確診病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仍在5000人左右預計感染總人數將進一步增加,總體疫情形勢依然嚴峻
從覆蓋范圍來看,此輪疫情影響了29個省市目前只有西藏和寧夏兩省未發現病例最近14天,確診病例數超過100和200的省市最高分別達到16個和11個,說明此輪疫情反彈已經覆蓋了廣泛的地區此外,目前仍有約120個中高風險地區,本次疫情的爆發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大一線城市已經或正在面臨嚴重的疫情影響
從持續時間來看,基本可以確定本輪疫情的高峰時間在50天左右,比2020年初的疫情延長了25天左右,也就是高峰時間增加了近一倍此次疫情持續時間長,主要是由于本次疫情的主流病毒株為奧米克隆變異病毒,感染率更高,隱蔽性更強,疫情控制難度更大根據境外疫情傳播經驗,以奧米克隆變異病毒為主的疫情高峰期時間基本在20—55天,極端情況下甚至超過90天
綜上所述,本輪疫情范圍比2020年初略小,感染人數和持續時間遠長于2020年初,說明疫情的嚴重程度和防控難度有所增加但伴隨著對疫情認識的深入,以及疫苗接種和疫情防控水平的提高,當前疫情短期內對經濟的直接影響仍遠小于2020年初,中長期影響取決于未來疫情演變如果重點城市不能有效控制疫情,供應鏈,產業鏈,人員流動繼續受阻,對經濟的影響不可低估
疫情拐點已經出現。
雖然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但總體趨勢已有好轉跡象比如,目前全國確診人數和無癥狀感染人數出現拐點,特別是除上海以外的其他地區確診人數下降到較低水平,上海感染人數出現拐頭式下降此外,國內疫情仍有反彈或復發的可能,但4月中下旬反彈的廣州,哈爾濱疫情在較短時間內基本得到控制近期北京疫情呈上升趨勢,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因此,預計5月份疫情總體概率將趨于緩和
二疫情影響:供給復蘇放緩,需求收縮壓力加劇
供給層面:影響深度不及2020年疫情,但范圍廣,持續時間長。
1.物流運輸:城際貨運影響約為2020年初的40%,但持續時間更長。
3月下旬以來,我國整車貨運回收率呈下降趨勢,從3月上旬的91%左右下降到4月份的65%左右,可見疫情對國內物流運輸造成了明顯影響。
從影響程度來看,貨物運輸恢復率的同比增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季節性因素我們用這個指標來粗略衡量疫情對物流運輸的影響程度本輪疫情期間,汽車貨運恢復率較去年同期下降20—40個百分點,平均同比下降約27.7%,約為2020年疫情期間最高降幅的40%從影響持續性來看,今年3月底后,汽車貨運同比回升幅度窄幅波動,截至4月底仍無明顯收斂2020年疫情爆發后,2019年汽車貨物運輸恢復速度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物流運輸恢復相對較快當前疫情物流運輸收縮后恢復緩慢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在多地蔓延,變異病毒的高傳染性延長了國內疫情清除周期
分地區看,4月份,吉林,上海等疫區車輛貨流指數同比下降80%以上,兩地周邊如遼寧,江蘇等省份也同比下降30%以上,受疫情頻發導致疫情防控措施升級影響,除新疆,甘肅,西藏等地外,其他地區貨物運輸同比收縮,全國物流運輸不暢現象較為嚴重。
2.人員流動:市內交通整體有所好轉,但部分疫情嚴重城市恢復緩慢。
受疫情影響,百城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速自3月5日開始由正轉負,隨后降幅不斷擴大可是,自4月10日以來,同比降幅一直在收窄,表明全國范圍內人們重返工作崗位的情況正在邊際改善但從地鐵客運量來看,上海,北京,廣州等10個城市的客運量仍處于下行通道,其日均規模與去年同期的差距繼續超過2000萬人次,約為2020年疫情最高降幅的50%如果參照2020年的經驗,上海等受疫情影響城市的人,在重返工作崗位后,完全康復還需要一段時間
3.供應鏈:上海全面封控對汽車等中游設備供應影響較大,溢出效應不容忽視。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國內制造業大省和貨物貿易中心,上海疫情防控升級必然會對供應鏈產生影響我們以2021年上海工業細分行業營業收入占全國的比重來衡量上海在國內產業鏈中的地位資料顯示,上海營業收入占全國5%以上的行業有設備修理,汽車制造,煙草制品,通用設備,運輸設備,儀器儀表,專用設備等這些行業的營業收入占全部行業的23.7%,大部分屬于中游裝備制造業中游裝備制造業處于整個產業鏈的中間位置,向上對應上游產業的需求,向下為下游產業提供中間產品中游裝備制造業將受到范圍相對較廣的沖擊波上海整體封控時間過長,或者相關中游產品生產供應不足,對全國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4.生產層面:疫情導致汽車中下游產量下降,減緩供應恢復。
通過計算4月份主要產品供應指標同比增減情況發現,除高爐開工率和焦爐產能指標外,江浙地區織機負荷率,石油瀝青廠開工率,汽車全鋼輪胎開工率均同比下降,國內生產形勢不容樂觀但從去年4月到12月,至少貢獻了4月同比下降的60%到70%左右今年以來,各大鋼廠的高爐開工率,焦爐開工率,聚酯廠負荷率,螺紋鋼開工率等指標甚至逆勢回升保供穩價政策帶動上游供應好轉,中下游全鋼汽車輪胎,江浙織機,石油瀝青裝置等產品產量下降較多疫情影響導致相關產品生產受損程度不斷加深
從影響的深度和持續性來看,與2020年的疫情不同,本輪疫情爆發在國內供應政策得到糾正的關鍵時刻疫情蔓延前,國內供給影響出現持續改善跡象,但疫情反彈導致國內供給修復放緩例如,3月份以來,螺紋鋼周產量同比持續下降約50萬噸雖然降幅比2020年和去年下半年疫情時收窄很多,但復蘇斜率明顯趨平,供給沖擊修復進程受阻
分地區來看,吉林,上海等疫情嚴重的省份是工業生產的主要拖累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比1—2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其中吉林和上海分別回落43和22.8個百分點,是工業增加值的主要拖累同時,31個省份中,20個省份工業增加值增速環比回落,此輪疫情波及多個省份預計4月份上海對工業生產的拖累將會加強,4月份工業生產將面臨較大的回落壓力
需求層面:消費受到重創,對投資的影響程度相對可控。
1.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最直接最明顯預計4月份消費增速將繼續為負
2021年以來,中國每一輪疫情反彈,都會導致社會零增長率直接而明顯的下降這次疫情點多,范圍廣,發生頻繁,持續時間長,嚴重程度已經超過2020年初也會對總體消費產生較大影響,也會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具體而言,疫情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渠道影響消費
一是疫情遏制和控制措施導致人員流動性受限,居民對疫情的憂慮增加,將直接影響居民外出消費活動,拖累服務消費比如,3月份國內餐飲收入同比直接下降16.4%,比1—2月份下降25%左右,3月全國票房收入同比下降63.5%,4月前24天票房收入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78%左右,同時,今年清明和五一假期,國內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為2019年的40%和70%左右,均大幅下降
二是目前疫情集中在快遞物流占比較高的城市,導致全國物流效率下降,線上消費面臨較大拖累和沖擊這與之前的疫情反彈明顯不同,線上消費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線下消費例如,2022年3月以來,在全國確診病例超過1000例和500例的省份中,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占比分別高達40.5%和71.6%,導致全國快遞物流效率明顯下降,對網上電商銷售沖擊較大3月份,全國電商物流綜合指數環比下降約5個百分點,至2020年初除疫情外的最低水平相應的,國內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也大幅下降
第三,服務業企業經營困難,部分工業企業停產,導致居民收入和就業受到沖擊,會削弱居民消費能力,其對消費的影響往往會持續更長時間例如,在3月份,中國經濟景氣指數中的制造業PMI已經低于50%的臨界值與此同時,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大幅上升,后者甚至創下有統計以來的新高,超過了2020年疫情期間的水平,表明居民就業壓力更加突出,對當前和未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影響已經相當大
第四,疫情還會影響居民的收入預期,增強居民的儲蓄意愿疫情導致企業利潤受損,居民就業收入難以增加,會增加居民對未來收入和就業不確定性的擔憂,從而增加預防性儲蓄需求,進一步制約消費復蘇例如,央行調查數據顯示,在2022年一季度城鎮居民消費,儲蓄和投資意愿調查中,傾向于多儲蓄的居民比例為54.7%,比上一季度增加2.9個百分點,創2002年以來新高,甚至超過了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階段
綜上所述,在疫情影響下,3月份國內社會零售商品消費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5%4月份,上述渠道對消費的影響沒有明顯改善,但個別影響有所增加預計4月份社會增速為零或概率維持負值
2.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相對可控,基建成為投資的首要重點。
與消費相比,疫情對投資的影響相對可控第一,與接觸服務行業的直接沖擊不同,固定資產投資也需要大量勞動力,但人員相對固定,流動范圍有限此外,投資項目大多遠離市中心,因此疫情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會明顯小于消費,而且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的影響上第二,伴隨著國內防疫政策精準度的提高,投資的影響趨于減弱回顧國內歷次疫情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的表現,我們發現,當月受疫情影響城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差距趨于收斂主要原因是國內防疫政策更加靈活精準,保障生產和供應鏈穩定的工作不斷推進人力,資源等生產要素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影響趨于減弱
從投資分項來看,制造業投資受疫情影響或較大,基建成為投資首選制造業對供應鏈穩定性的需求明顯強于基建和房地產此外,上海,吉林等地都是汽車制造大省預計此次疫情中制造業投資尤其是汽車投資需求的影響將明顯強于房地產和基建在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扭轉的預期和國內房地產市場長期進入存量時代的共同影響下,全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低于去年已成定局預計基建投資將成為穩增長和對沖疫情影響的首選
三影響評估:預計疫情對二季度GDP的影響約為1.5—1.8%,將拖累全年GDP增速約0.4個百分點
交通擁堵治理措施導致人流物流不暢,是疫情沖擊經濟的直接渠道,交通擁堵指數是各地交通擁堵治理程度的直接反映所以理論上可以用擁堵延時指數來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實踐也表明,2020年后,百城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速與GDP同比增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正相關,表明交通擁堵指數是疫情后經濟實力的高頻體現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以擁堵延時指數為評價依據,從整體和城市兩個角度衡量疫情對二季度經濟的影響。
方法一:用百城擁堵延時指數來擬合GDP同比,回歸方程高達0.90,擬合效果很好我們將4月份100個城市的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帶入回歸方程,假設5月份100個城市的擁堵指數回到2020年5月的水平,6月份疫情的影響基本消失計算結果顯示,今年4月和5月GDP同比增速分別比5.5%的目標增速低4.5和0.3個百分點,然后用工業增加值比重代替月度GDP加權結果顯示,疫情拖累二季度GDP約1.5個百分點,拖累全年GDP增速約0.4個百分點
方法:根據前幾輪疫情影響和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長率,估算主要城市月度GDP受損程度,再用各城市GDP占全國比重加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由于中國整體仍處于工業化進程中,國內工業增加值與GDP高度同步,因此工業增加值增速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GDP增速的變化
1.計算歷次疫情對封閉管控城市工業增加值的影響程度先計算疫情期間受災城市與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差值,再減去2017—2019年同期受災城市與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的平均差值,從而消除不同城市與全國經濟動能的差距,得到疫情當時對工業增加值的影響程度
2.根據歷史數據估計擁堵延時指數下降與工業增加值影響程度的定量關系我們發現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長率與工業增加值影響程度正相關,回歸方程為0.799為此,我們通過回歸函數和分級分類,確定不同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長率對應的工業增加值影響程度具體評分結果見表2
3.以各市GDP占全國比重為基礎,加權估算4,5月份疫情對GDP增長的拖累高德擁堵延時指數包含100個城市樣本,占全國GDP的68.2%,覆蓋主要疫區,可以有效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首先我們計算4月份各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速,假設上海,長春,北京,哈爾濱,廣州,杭州,南昌,廈門等城市擁堵延時指數同比增速5月份縮小一半或降檔,其他城市全部恢復正常回歸方法顯示,疫情分別拖累4月和5月GDP增長4.5和1.4個百分點,拖累二季度和全年GDP增長約1.8%和0.4%分類方法計算結果顯示,疫情分別拖累4月和5月GDP增長4.9和1.5個百分點,拖累二季度和全年GDP增長約1.8和0.4個百分點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