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鵬長沙報道 4月6日,長沙經開區召開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暨五好園區建設推進大會。會上公布了園區2022年政策兌現情況并發布2023年惠企政策,為36家企業和項目進行了表彰和頒獎,還完成了6大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14.5億元。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在大會上表示,園區將緊緊圍繞“3+2”五大產業,全面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全力促進數字賦能,全力抓好集約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三一科學城等一批科創平臺建設;大力構建“政產學研金”協同體系,形成良好創新生態;強化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擦亮精準服務企業品牌,當好服務企業的金牌“店小二”;持續深化畝均效益改革,大力盤活低效產業用地,促進小微園區建設;加大外貿企業引育力度,鼓勵企業走出去,探索推進一批制度創新試點,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全力打造營商環境4.0版。
集中兌現惠企資金8.3億元
據了解,長沙經開區現行惠企政策共14項,分為產業發展、人才支持、金融幫扶、招商引資、效益提升、審批服務和綠色發展七大類。2022年,長沙經開區共兌付上級和本級惠企資金26.6億元,主要涵蓋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外資外貿、金融服務和人才引育等領域。其中,對大陸汽車、湘電試研、韶光半導體、行深智能等18家企業,集中兌現2022年惠企資金8.3億元。
此外,園區還對《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等三項政策進行了修訂,覆蓋面更廣,支持力度更大。
在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方面,“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最高支持800萬元,研發獎補最高支持200萬元,高企、創新平臺、雙創載體等認定事項最高獎勵200萬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高支持100萬元,創新實施離岸科創平臺建設每年度最高支持100萬元等。
在人才引進領域,園區人才新創辦企業,給予最高1000萬元項目扶持資金、100萬元的場地補貼、90萬元銀行利息補貼,并給予最高2000萬元每年的企業貢獻獎勵;對引進的產業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補貼和最高200平方米的全額購房補貼;對新引進博士綜合給予最高90萬元獎勵補貼。同時,所有經認定的人才,均可享受人才貢獻獎勵。
集中簽約6大項目
大會還為36家園區高質量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和項目進行了表彰和頒獎。
其中,長城信息、五新裝備、博世長沙、索恩格、上汽大眾長沙分公司等12家企業獲評“畝均效益領跑企業”;三一汽車、鐵建重工、山河智能、國科微、中車時代通號、藍思長沙、航天凱天、中大創遠等12家企業獲評“科技創新領軍企業”;三一智聯重卡和工程機械擴產、長沙經開區星沙產業基地區塊鏈產業園、未來智匯園、長沙智慧冷鏈產業園、長沙環路科技高速路配套設施生產項目等12個項目獲評“項目建設進度領先單位”。
此外,中國-丹麥ECO產業園項目、高精密光掩模基板項目、恒立液壓長沙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等6大項目在大會現場完成集中簽約,總投資達114.5億元。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慶紅在大會上表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是省市賦予園區的重大使命,更是長沙經開區創新發展的唯一出路。長沙經開區必須搶抓機遇、銳意進取、迎難而上、做優做強,始終保持奮進姿態,全面堅定信心決心,牢牢鎖定第一等次,奮力爭當龍頭標桿。要和園區廣大企業、企業家攜手,堅持區縣一體、并肩協同,做好“六個統籌”、打好“發展六仗”、落實“十大行動”、答好“十張答卷”,為省市高質量發展貢獻園區力量。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