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發布《2022年度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情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隨著版權保護和創新環境的優化完善,10年來我國軟件的質量、數量全面躍升,推動多產業、行業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據了解,2022年全國共登記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83.5萬件,登記數量連續第5年保持在100萬件以上,這促使我國軟件著作權登記總量快速攀升至去年底的1000萬件。與2012年相比,年度登記軟件數量已增長了12倍。
北京東城紫金智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胡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10年來中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持續增長,說明中國軟件產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
“科技創新是保持社會經濟活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我國10年來在軟件質量和數量上的全面提升是推動產業發展、行業創新的重要保障,也是行業發展與產業成長的重要體現。”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軟件為產業和行業創新發展提供驅動力。”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在B端,企業通過工具軟件的使用,提高管理效率,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在C端,游戲等軟件帶來新的應用需求,促進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豐富我國產業內容。
數字經濟時代,軟件應用的發展對經濟活動影響深遠。盤和林表示,軟件能夠提升生產力水平,提高生產效率,軟件也能創造新的應用方式,打造新產業,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不斷成熟,國內相關軟件開發火熱。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類軟件的登記數量均超過3.5萬件,相比兩類軟件的初始登記數量分別增長了32倍和45倍,年均增速超過50%,遠高于全類別軟件整體增速。
“我國著力在數據要素價值釋放上發力,通過AI和大數據等算法軟件,助力數據應用,挖掘數據要素新價值。”盤和林表示,對于傳統產業,數據成為提升生產力水平的關鍵要素,數據要素的收集和應用能夠推動產業實現數據化、精準化、定制化;對于增量產業,面向需求的數據產業成為訓練AI的重要資源,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提供要素支撐。
《2022年度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情況分析報告》還顯示,2022年我國App軟件和小程序軟件的登記總量超過25萬件,約占登記軟件總量的14%,相比2012年占比提升了9個百分點。
“App數量增多,一方面反映了我國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