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冬奧是本屆冬奧會的主題之一北京冬奧會期間,將大規模使用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或將成為本屆冬奧會綠色能源應用的主角之一
隆眾資訊氫能源行業分析師劉小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冬奧會采用氫燃料客車,一方面,可實現冬奧賽區交通等活動中的零碳排放,實現綠色低碳奧運,另一方面,為氫能源車技術示范運行提供了展示平臺,檢驗我國在氫能源全產業鏈特別是氫能源汽車方面的重大突破和發展成果,此外,借助冬奧會的實戰契機,氫能源用車將會收獲更多關注與認可。
氫情助力綠色冬奧
本屆冬奧會大約有1000多臺氫能源燃料電池車型提供服務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面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提供700多輛搭載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接駁車輛,為實現綠色冬奧,科技冬奧貢獻氫能之力
日前,億華通在北京,張家口兩地同時舉辦冬奧會保障團隊出征儀式公司董事長張國強表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作為全球頂級體育賽事,首次大批量引入氫燃料電池汽車億華通作為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供應商組建了服務保障團隊,肩負本次交通運輸的部分保障工作
《證券日報》記者從福田汽車方面了解到,公司現已交付近500輛氫燃料客車,為冬奧會北京延慶賽區及張家口賽區提供服務保障冬奧會期間天氣寒冷,對新能源車應用提出較大挑戰為此,此次投入北京冬奧會服務運營的福田歐輝氫燃料客車搭載了第四代氫燃料核心技術
雪蠟車是在冰雪項目中給雪板打蠟提供便利舒適工作環境的特種技術車輛,在訓練和賽事期間,對于運動員提升成績至關重要《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由中國重汽等研制的中國首創,世界一流,完全國產的首臺雪蠟車已進駐張家口崇禮國際越野滑雪中心在此之前,雪蠟車已完成正式交付使用,并前往新疆,崇禮,上海,出色完成國家越野滑雪隊的備賽訓練保障工作
為踐行綠色冬奧理念,確保雪蠟車在零下34度的環境中工作不掉鏈子,中國重汽研發團隊在雪蠟車氫燃料電池牽引頭的動力選擇上,主動挑戰研發難度更大的162千瓦氫燃料電池,取得了節能環保及有效續航的雙重突破,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目標,大大提升了雪蠟車在低溫環境下的續航能力。 周三滬深兩市指數整體呈現震蕩反彈格局。三大指數早盤前半小時表現較為低迷,其中上證指數一度跌破十日均線;但隨后指數在鋰電,光伏,軍工等科技成長板塊的集體走高帶動下,開啟震蕩反彈走勢,整體市場情緒再度活躍,最終三大指數全線收漲。個股漲跌來看,上漲家數近3300家,下跌家數1000余家,賺錢效應較好。截止收盤,兩市合計成交破萬億,北向資金呈現凈賣出狀態。
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也在全力保障冬奧場館建設運營油氣供應和新型加氫站建設,為冬奧會提供專業,優質,清潔,可靠的油氣產品服務《證券日報》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了解到,作為國內首座站內氫氣檢測實驗室的中國石化西灣子氫氣檢測實驗室已于今年1月初在河北崇禮正式投運該實驗室能完成燃料電池氫氣的13項典型指標檢測,將為保障冬奧會氫能質量安全可靠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2021年9月份,中國石化建設的4座服務冬奧的加氫站正式投入運營河北崇禮西灣子加氫站是中國石化4座服務冬奧的加氫站之一,距離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僅15公里,是進入賽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該站日供氫能力為1000公斤,設有加氫機三臺,可同時滿足35兆帕,70兆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加注需求
氫能產值有望達萬億元級
這次大規模試點,將向社會證明氫能源汽車的穩定性和可用性氫能是具備較大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但目前受制于成本,氫氣存儲制備等因素,暫時不具備較大規模推廣空間,但是具有較強示范意義因為氫能源汽車需要較大的前期投入和科研投入,只有足夠的示范帶動作用才能吸引各方投資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梅婷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有機構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可達12萬億元,發展潛力巨大。從行業板塊漲幅排行看,刀片電池,能源金屬,鹽湖提鋰,稀土永磁,固態電池,工業母機,HIT電池,小金屬,輸配電氣,特高壓,智能電網等板塊漲幅居前,而工藝商品,釀酒行業,盲盒經濟,多元金融,白酒,寵物經濟,超級品牌,民航機場等板塊跌幅居前。。
去年以來,多地發布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根據北京市印發的《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北京市氫能產業布局的目標是,到2025年,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推廣基礎,產業體系,配套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培育10家至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規模1000億元以上,力爭建成37座加氫站,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0000輛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氫能源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離大規模商用還很遠氫能源作為清潔能源,符合未來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產業的發展要求目前在氫能源車等場景的應用,是為氫能源產業鏈的更廣泛應用進行的積極探索,未來氫能源還將更多應用于工業場景中,以替代煤炭
在林伯強看來,氫能源產業發展,首先要解決氫從哪里來的問題,然后才是解決應用場景的問題此外,從氫能生產到終端使用的成本問題也是大規模商業化無法回避的問題一方面,需要下游上量,解決成本問題,另一方面,需要降低成本,才能實現快速放量所以,前期的政府補貼和示范性引導都是必要的,這是促進氫能源產業發展的必要舉措林伯強預計,2030年左右我國氫能源將會實現大規模商用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