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帶一提,這里提到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個叫喬治·阿德的物理學家因為他的姓中有兩個字母A,所以在阿特拉斯集團過去發表的數百篇論文中排名第一可是,在2016年,一個名叫莫拉德·阿博德的新學術明星出現了以后Aad在Aaboud參與的所有論文中只能排第二
還有人建議,如果所有專家都參與論文,誰來做同行評審。
什么論文需要8000個合著者。
本文著重于用大型強子對撞機研究粒子間的玻色—愛因斯坦關聯。
實驗中使用的ATLAS對撞機建在瑞士和法國邊境地下100米的洞穴中它長46米,直徑25米,重7000噸,相當于一座埃菲爾鐵塔的重量
在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中,只有不到百萬分之一有研究價值實驗中的數據篩選和處理也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30多臺超級計算機來支持
像這樣的前沿研究,只有大規模的國際合作才能完成可是,由此產生的論文署名數量膨脹的現象也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
學術出版體系的崩潰
他建議學術出版可以像電影結尾的演職員表一樣定義不同的分工,并分別量化他們的貢獻。
相應的措施是改變僅以引用文章數量來評價一個學者的制度。
我一直認為,現代學術出版業不是促進而是阻礙研究的交流。
還有一點
這是通過玩游戲參與蛋白質結構預測的研究在9人的核心研究團隊之外,當時有5.7萬人是游戲玩家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玩個游戲就能上自然,太神奇了
其實這篇論文是他一個人寫的,但是按照習慣,我們寫的時候用復數。那時候打字機找不到也換不了,他就加了貓的名字,避免重新打一遍...
結果這篇論文發表后影響很大,貓也收到了加入大學物理專職教員的邀請后來論文送到國際物理會議上,簽名用了貓爪印
所以,現在這8778人的論文里,不可能說有多少貓偷偷溜進來了。
參考鏈接: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