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粒飽滿后,小麥大規模跨區收獲將從黃淮海主產區開始,由南向北推進夏糧是全年糧食收獲的第一季做好小麥機收工作,強化糧食作物收獲損失,努力奪取夏糧豐收,確保完成今年穩定糧食生產的目標任務,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對于保供應,穩預期,增信心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疫情分布在全國多地夏收能保證顆粒歸倉嗎小麥收割機能否跨區域順利作業如何將夏收損失降到最低記者采訪了這些熱點話題
農業機械的轉移是順利的。
日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合作社理事長吳昌金帶領36名農場職工,駕駛36臺大型小麥收割機來到河南安陽經過兩天的短暫調整,他們投入了小麥收割作業他們與安陽的糧農簽訂了一份收割2萬多畝小麥的訂單預計5天左右完成收割然后,他們將返回蘇州收割小麥,再北上山東河北,跨越千里,耗時近一個月
在我國,97%以上的冬小麥都是機器收割,其中30%需要跨區域的機器收割當前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對農業機械上路和跨區作業造成一定影響一些農場經營者擔心突發疫情會被隔離控制,跨區作業會在運輸途中受阻,農業機械不會外出跨區作業
也確實有人說,今年,高速公路上的隊伍明顯少了對此,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閑認為,小麥是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的主要口糧作物,播種面積超過3億畝過去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低,小麥聯合收割機數量少,分布不均衡,需要實現長距離跨區收割的平衡最近幾年來,在農機購置補貼等扶持政策的帶動下,我國稻麥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已達157萬臺,投入三夏麥收的聯合收割機數量基本穩定在60萬臺以上,數量充足全國農機服務組織基本覆蓋所有鄉鎮,各地農機分布不均衡的狀況正在逐步縮小,基本可以滿足各地機收作業的需求
減少機器接收環節的損耗。
小麥收獲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損失最嚴重的環節據有關部門調查,2019年全國小麥平均收獲損失率為4.7%小麥收成損失高,不僅影響農民種糧收入,也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減值就是增加收入一斤糧食在機收環節會損失一斤,農民朋友會收獲一斤成果,國家糧食安全更有保障劉閑說道
河北柏鄉縣金谷源合作社理事長常青多年來一直在想方設法減少小麥收割的損失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合作社小麥收割損失率從2018年的每畝60至70公斤下降到2021年的每畝15至16公斤常清介紹,要減少小麥的收獲損失,首先要準確選擇收獲時間他建議制定和修訂小麥收獲減損技術指南,引導農民適時收獲其次,做好麥收前收割機的檢修工作,保證收割機精準作業,減少損失
缺乏先進的收割機制造技術也是前幾年小麥收割損失率高的重要原因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總站信息部副主任朱禮好說,一些聯合收割機的零部件設計不合理,作業時損失率比較大最近幾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大型智能收割機的推廣應用有效降低了小麥收獲損失率從實踐情況看,迫切需要加快智能綠色高效收獲機械的推廣應用,重點推進精細糧食收獲,加強農機,農藝,品種的融合,提高關鍵技術的可得性和覆蓋率
劉閑認為,農機手的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是機器收益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一些新手操作不規范,不能因地制宜準確調整收割機,收割速度控制不好,都可能造成收割時漏糧收割路徑,掉頭頻率和行駛速度的控制也會影響小麥的籽粒損失率因此,要下大力氣開展機損收益宣傳培訓,將農機操作人員培訓納入優質農民培育工程,提高農機操作人員規范化操作能力
邁克開展轉型服務
伴隨著聯合收割機越來越多,農業經營者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農業經營收入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五常說,以前收割作業收入高一臺60多馬力的小麥收割機一季可以賺3萬元左右現在一臺180馬力以上的大型小麥收割機,一季能收入三四萬元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會同農業機械化總站最近幾天發布2022年農業機械化服務價格和成本變化趨勢調查報告據估計,在今年三夏生產期間,小麥的機收價格預計為每畝60元,比去年高出8元,約15%三夏機械化作業服務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農機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增加其次,原材料價格和物流成本的上漲導致的機械和零配件的采購和維護成本的增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邁克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僅靠農機作業增加收入更加困難五常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農機合作社在繼續開展農機作業的同時,利用自身農機資源優勢,開展小麥生產全程托管服務,租賃土地3000畝種植小麥
事實上,許多邁克是有知識和能力的,他們在不斷尋求管理方法的改變或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或成立家庭農場,或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從邁克變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農機社會化服務前景廣闊各種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的出現,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朱立說得好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