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西單村的菜農王很忙目前西葫蘆上市快結束了,王每天天不亮就在棚里采摘
今年的行情比往年好除去水,肥,人工等各種成本,凈收入預計超過25萬元58歲的王以前一直開挖掘機,一年能掙近20萬元可是,最近幾年來,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疫情的影響,王接到的工作越來越少我一直在考慮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這樣可以有更穩定的收入王對說道
如何幫助臨近退休年齡的村民和部分無業村民找到收入穩定的工作西單村打起了建蔬菜大棚的主意村民沒錢建大棚,村里墊付,村民找銷售,村里聯系包銷售西單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單寶軍說,如何讓沒有種植經驗的村民在短時間內掌握大棚種植技術,是成功的關鍵
溫室建設天天如此,單寶軍卻坐不住了如果在大棚建設完成之前,村民不能掌握種植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建成的大棚就會閑置當單寶軍不知所措時,山東思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技術專家主動幫助村里開設了田間課堂為了培養職業農民,思遠農業在臨淄區人社局的幫助下成立了山東省思遠職業培訓學校,田間課堂是該校的教學模式之一
連潔是思遠農業村服務站的站長接受田間課堂培訓以來,他不僅帶領孩子承包了一個大棚,還為村里48個大棚提供了基礎技術指導
農業改變了農業生產季節性用工的特點,使農民可以全年工作,崗位容量大,大大增加了剩余勞動力在空閑時間的收入臨淄區現有蔬菜大棚2.6萬個,其中高標準大棚1.6萬個為支持設施農業發展,使設施農業成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臨淄區重點扶持思遠農業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引導作用,將設施農業打造成為吸納就業的海綿
以西單村建的48個大棚為例每個大棚純收入約25萬元,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150多戶村民實現就業臨淄區人社局就業人才中心副主任張金潔說,通過在全區推廣設施農業標準化種植,形成了以農業服務企業,農村服務站,大棚種植戶,種植戶從業人員及相關從業人員為主體的四級就業帶動新模式,共提供就業崗位6萬余個
下一步,臨猗區人社局將繼續發揮政策杠桿作用,撬動更多技術和資金向設施農業聚集,帶動更多人實現就近就業臨猗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朱博學說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