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醫藥生物行業處于改革前沿,疊加疫情影響,涉及其中的企業面臨著來自各個維度的挑戰在過去的一年里,有乘風破浪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人,也有弱者被拋在后面的人
截至4月27日,同花順數據顯示,在a股和h股已披露年報的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中,共有44家公司2021年營收過百億元但與此同時,在過去的一年里,這44家藥企的總市值縮水超1.7萬億元
眾所周知,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是醫藥生物企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個指標不僅意味著公司正在攻頭,也意味著公司在戰略選擇,開發實力,抗風險能力等領域已經構筑了護城河,這是企業走向成熟,具備足夠實力的標志
有鑒于此,《證券日報》記者選取了這44家營收100億元的醫藥公司作為樣本,以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銷售毛利率為準繩,對其財報業績進行拆解,從而探究頭部醫藥公司及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三家公司銷售毛利率超過80%
同花順數據顯示,上述44家營收超百億元的醫藥生物上市公司中,毛利率超過50%的有13家,毛利率超過80%的僅有3家。
從排名來看,44家公司中,長春高新以87.61%的毛利率排名第一長春高辛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物制藥和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輔以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和服務,其中醫藥業務整體毛利率高達91%
恒瑞醫藥和中國生物制藥的毛利率也在80%以上其中,恒瑞醫藥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醫藥制造業務毛利率為85.61%,其中抗腫瘤產品毛利率為90.68%,麻醉業務毛利率89.08%,造影劑業務毛利率72.24%
此外,還有8家公司毛利率在10%以下,包括國藥控股,英特爾集團,南京醫藥等其中,南京醫藥以6.5%的毛利率在44家公司中排名最后
毛利率直接反映了產品的競爭力簡單來說,價格高,成本低的產品,毛利率更高東方高盛首席財務官楊秀仁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就醫藥行業而言,獨家品種的毛利率相對較高
"影響上市公司毛利率的因素很多."廣圓石投醫藥行業首席研究員李易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包括市場競爭格局,企業的營銷策略,企業投入的R&D成本,固定資產成本等。
一般來說,醫藥企業的毛利率較高,而醫藥流通企業的毛利率較低,這是行業普遍現象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半數以上企業毛利率下降。
從同比數據來看,2021年,上述44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37.39%,比2020年的平均值下降了0.98個百分點。
其中,21家上市公司銷售毛利率同比增長,白云山增速最高2021年銷售毛利率為19.17%,同比上升2.25個百分點此外,太極集團銷售毛利率同比上升2.08個百分點,中國生物制藥銷售毛利率同比上升2.06個百分點
同時,23家上市藥企毛利率下降其中,新和成,復星醫藥等企業毛利率分別下降9.66%和7.54%
記者梳理多家上市公司財報發現,帶量采購,醫保議價降低,競爭加劇,成本上升等因素拉低了企業銷售毛利率。
如復星醫藥在2021年年報中提到,其醫藥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8.27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其核心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產品毛利率較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實施醫保談判價格后,馬來酸阿伐他博巴片單價下降代謝消化系統核心產品毛利率較同期下降5.9個百分點,主要是由于非布索坦片在集采后單價下降
四年來,醫藥生物行業內部調整加快,仿制藥通過藥品集中招標進一步降低價格水分,創新藥通過加快藥品審評審批更快進入市場改革的推進正在重塑行業的競爭格局同花順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上述44家上市藥企的平均毛利率分別為38.71%,39.25%,38.37%,37.39%
伴隨著集中采購的推進,藥品的中間環節成本大大降低,這部分產品不需要‘高開高回’所以部分企業銷售毛利率下降是正常的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此外,李易峰告訴記者,集中開采將常態化,迫使企業加快創新+整合競爭性賽道和單一產品公司的經營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加快企業創新轉型
目前醫藥生物行業的改革仍在進行,考驗著企業轉型的速度和力度。
最近幾天,國家醫保局黨組在《求是》發表署名文章指出,醫保改革已經到了險象環生,啃硬骨頭的關鍵時刻未來將進一步打破復雜的利益壁壘,堅定不移地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國家醫保局將繼續將藥品采集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力爭年內每個省份國家級和省級采集藥品總數達到350種以上
同時,國家醫保局表示,將不斷優化藥品動態準入機制,全面推行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讓群眾以更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享受到更多救命的新藥全面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科學確定和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形成醫保與醫療機構良性互動,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派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藥企可以從兩個方面發展一方面,他們應該加強創新藥物的研發,創新藥物的稀缺性是制藥公司增強競爭力的有利保證,另一方面可以拓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公開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準新藥76個,其中進口新藥37個,創新中藥12個,國產創新藥27個年內批準的新藥數量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頭部企業加快創新轉型步伐例如,面對嚴峻復雜的競爭環境和產業轉型,恒瑞醫藥2021年累計R&D投資達到62.03億元,同比增長24.34%,R&D投資占銷售收入的23.95%,創公司歷史新高中國生物醫藥在2021年業績報告中指出,集中開采的壓力在預期之內,前四批集中開采的影響基本消化,后續面臨集中開采常態化的新局面,2022年將繼續消化第五批集中開采的影響公司2021年研發總支出約為38.2億元,約占集團收入的14.2%,大部分已計入利潤表其中,創新藥和生物藥的R&D投資額占比超過70%,投資額同比增長約64.7%
差異化創新將是龍頭企業二次洗牌的關鍵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李易峰告訴記者,一方面,企業需要自研或收購,形成平臺優勢,抵御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另一方面,要加快創新研發的投入和產出,以應對成熟產品的降價藥企轉型升級大概有三條路徑:一是創新或者戰略出海,二是研發難以模仿的藥物,找到自己的定位,三是優化生產工藝或規模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